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本科生需要知道的大學潛規則 - 教授篇(五)

圖片
  除了譬如Google Calendar這些生活小工具,同學們可能已經非常習慣其他的通訊軟件,例如WhatsApp Snapchat Telegram等等等等。對「電郵」這個老土和冇效率的工具完全摒棄。我非常明白,WhatsApp或者IG的DM自己也經常使用,完全理解和掌握他馬上直接的溝通模式。可是亦都希望同學了解,電郵應該還是學校跟學生唯一正常的溝通渠道。學校很多訊息還是通過電郵發放。我們要推廣和宣傳一些活動,還是會通過電郵通知同學。我亦都知道,同學們每天可能收到數十個這些廣告電郵,發覺對自己可能沒有太大關係,越來越不會查看電郵。 但是你這樣子就可能錯失了很多不同的機會。你可能會錯失了面試的通知,可能錯失了報讀一個特別課程的機會,也可能不知道一個適合自己的internship機會。所以我還是會鼓勵同學花幾分鐘看一下這些我一定跟自己直接相關的電郵。自己一天可能收到上百封電郵,不一定即是全部查看,但都會盡量盡快查看完郵箱裏面所有信件。大部份時間我都把電郵轉發到Gmail,而不查看學校的郵箱。Google的filter做得非常好,一般都不會讓我有機會看到釣魚郵件,那些什麼「你電郵郵箱中毒請按以下連結」又或者「我們有一筆10,000,000的獎金」等等的電郵從來沒有看到。而且他也有很多小工具自動幫你將電郵的重要性分開,你可以只看一些相對重要的電郵,這樣其實大大減低了你有機會浪費的時間。 可能是由於同學們沒有機會練習,有些同學沒有辦法了解發送電郵跟你使用WhatsApp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通訊軟件,是一個直接對話,跟打電話沒有太大分別。一切直接了當,你想問什麼可以即刻發問。可以冇頭冇尾,輕鬆聊天。但是一個電郵,其實比較像一封信件。語氣可以非常輕鬆,但是我們期望還是比較像一封信,有上款下款,用完整句子。說起電郵這個題目,我肯定很多同事都有無窮的意見,聽來的例子也非常多。看看機會,仔細的以後才跟大家分享。 其中一個問題,是到底你應該如何稱呼教授,也就是這封電郵的上款應該使用什麼。「Dear Professor X」應該還是最正常最合適的稱呼。有些時候教授在第一節課會跟同學介紹自己,在那一刻可能已經跟同學說可以叫他做什麼什麼,而不需要什麼時候都叫他Professor X。我自己在第一節課就已經跟同學說你可以叫我做Tim,所以當你發電郵給我,其實已經可以使用「Dear Ti...

本科生需要知道的大學潛規則 - 教授篇(四)

圖片
上面提到,如果你希望在課後時間找教授聊天,我們都非常歡迎。自己能和學生聊天是真的高興。但是,請你不要隨便衝到我們的辦公室。我們在辦公室,不代表我們有時間。我們在那一刻有時間,也不一定代表我們準備好跟同學們聊天。希望同學們明白,我這樣子說並不是要跟同學們保持距離,當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授。我們在辦公室可能有很多事情需要忙,你覺得我們無所事事坐在椅子上,其實我們可能專心在做研究,想問題。我們非常需要專注在一個問題上一段時間,才有機會把難題解決。同學們「盲舂舂」找到我們辦公室,很有機會打斷我們的思路,讓我們在做的事情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重新來一遍。就算那一刻我們有時間,也不代表我們有30分鐘或者1小時的空檔解決你們的問題。如果我們在15分鐘以後有一個會議,我們也不想在聊天的中途硬生生的把話題中斷,把你趕出房間。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先跟我們預約好,讓我們有足夠的準備去解決你的問題。預約,對於同學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以往在中學時候,你在什麼地方碰見老師,都可以跟他聊聊天。情況在日常生活也一樣。你去看醫生,甚至乎剪頭髮,你喜歡什麼時間做那些事情,直接可以跑進診所或者理髮店。最差的情況,你就坐在那邊等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我們都明白同學們對預約這個概念可能會比較陌生,但當同學們生活上面需要進行的事情越來越多,預約就不可避免了。以上面看醫生為例,如果你要看的是專科,有一些特別的疑難雜症,就可能需要預約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一些比較有名的理髮店,也不一定幫忙walk-in的顧客(我就沒有這樣的煩惱,笑!)。所以希望同學們可以好好運用和理解預約這個制度。不一定所有人都隨傳隨到,馬上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做好了預約,就請大家記得準時出現。這幾年都有不同科目,需要跟同學進行一對一的會面,可能是給予同學功課上面的意見,又或者是需要了解同學們研究的進度。越來越常見的是,同學會無緣無故失蹤,可能是說忘記了預約,可能是說忽然間網絡有問題沒有辦法連線,可能是說記錯了時間,可能是說忽然間有緊急問題,可能是直接了當說自己午睡沒有辦法起床。 我們自己亦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預約都記在腦中。所以忘記事情,我們亦都明白。因此我們都不會依賴自己的記憶,而是運用現今科技幫助我們把所有預約記低。自己在大學剛開始時,需要固定出現的事情就只有上課。我們都會有做一個時間表,寫下上課的時間。這就可以了。但是當事情越來越多,我就開始需要一本記...

本科生需要知道的大學潛規則 - 教授篇(三)

圖片
儘管你不需要跟教授有任何的良好關係,我們在上面還是討論了幾個原因解釋了為什麼這還是一個必須要知道的「潛規則」。然後我們就講一下我們喜歡一些什麼學生,而你又可以怎樣做。 同學們可能猜想我們只喜愛成績優異的學生。無可否認,一些教授會覺得這些同學在課堂上表現出色,自己在課堂上所教授的事情,這些同學都得心應手,因此教授們可能會特別喜愛教導這些同學。自己覺得這些無可厚非,因為這些都是對我們垂手可得的鼓勵。同學們從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知識,我們還是相對喜悅,得到了一些馬上的回報,好像了獲得一個「知音」似的。但是同學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唯一的可能性。成績優異並不是唯一跟教授打交道的方法。 當我們還是在課堂上課時(到現在為止,大部份課堂還是在網上進行),我們當然比較喜歡對某些同學講課。某些教授可能會特別喜歡一些在抄筆記的同學,他們留心上課,專注在課堂上面。可是自己,還是會對另外一批同學多加留意。他們可能皺着眉頭,臉上顯得一念茫然。自己喜歡留意這批同學,是由於他們可以給予反應,讓我知道我不是在跟自己對話。如果教授的速度太快,這些同學就會顯得特別敏感,特別容易迷失。我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調整教授的速度,把步伐放慢,再作解釋。相比起靜靜不斷抄寫的學生,我更加能夠記得這批同學。 這麼多年,見過那麼多聰明的學生,有一個到現在我還是記得非常清楚。10多年前還是在UC Irvine當Post Doc的時候,有一名非常厲害的學生,上課不時會有問題發問,可能是問一些我特別講得不清楚的假設,或者是作為下一節課的伏筆。更常見的,是我在課室白板上面所寫的東西有錯誤。久而久之,只要我看見他舉手好像有問題要發問,我就會要他先等一下,我會望一下我在白板上面所寫的數學方程式,看一下我是否有東西寫錯了。如果我馬上可以找出來,我就會問一下他是否對這個地方有所疑惑。很多時候,會見到他笑一笑,點一下頭。然後我就會繼續我的課堂。這個應該是我這麼多年裏面印象最深刻的學生。並不是因為他成績特別優異,並不是因為他連續收了我3門課程,而是因為我在課堂上可以跟他有所交流。 所以總括一句,我們希望遇見的,並不一定是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而是一個可以給予我們反應的同學。這些反應可能是你聽見一個全新知識的喜悅,可能是你對課程內容完全迷失的疑惑,也可以是指出我們在白板上計算錯誤的微笑。但請不要在課室內跟朋友聊天或睡覺。在大學校園裏面有很多地方可以讓你...

本科生需要知道的大學潛規則 - 教授篇(二)

圖片
除了因為成績這個那麼功利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令到你應該跟教授保持良好關係(甚至乎只需要是,一些關係,而不需要良好)。如果你計劃申請某些獎學金,你可能需要教授的推薦信。如果你申請到海外交流,你也可能需要教授的推薦信。如果你是考慮畢業以後修讀其他進修課程(無論是研究型的碩士博士,還是以讀書為本的碩士課程),你都可能需要教授的推薦信。 當然如果你跟教授不認識,有些時候他還是會願意幫你寫這封推薦信。但是想一下,如果教授跟你毫無交集,我可以寫的是什麼呢?我只可能寫這個同學修讀了我一門什麼什麼的課程,然後成績拿了什麼什麼。努力一點的教授,可能也會打開檔案,找一下同學們是否都把功課做好,有可能的(雖然機會非常少)把你考試卷找出來看一下表現是否突出,然後再在推薦信上面寫一句,同學們表現非常努力,在那一份很困難的考試卷裏面得到多少多少分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除非需要推薦人的目的,只是湊夠人數,這樣的推薦信毫無份量,完全達不到推薦效果。 在大學裏面,你也可能有機會需要教授們的幫忙。可能是希望有教授幫忙提供一些特別的Capstone Project或者是Final Year Project。帶着一個毫無認識的同學去做這些一個學期甚至乎一年的項目,我們還是會有一點擔心。我們會擔心同學們是否做得來?我們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去照顧他們嗎?他們做不來我們是否有什麼的責任? 要知道,對大部份教授來說,我們並沒有義務參與一些基本的工作以外的其他責任。除了這裏提到的推薦信和Final Year Project,有時候我們還會收到同學們電郵邀請出席一些活動,一些評判工作,邀請我們參與訪問,或者是希望我們給予一些課程以外的學習和生活意見。這些林林總總的要求,都不是我們的工作範圍。我們會幫助同學,只是因為我們希望幫助同學。教授並沒有,也不會因此而有所得益。甚至乎,我們其實是多花了額外的時間照顧同學。 當然,畢業以後,在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之下給予你工作或者是生活上面的意見或者是支持,應該對你還是有所幫助。你認識了一個教授,就可以當作是多一個可以給你意見的「長輩」。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用什麼事都那麼計算。甚至乎,你覺得只是多一個朋友也可以。 自己亦都記得一些學生,他們在畢業以後我們還是保持聯絡,他們工作上有重大的改變,或者是決定了移民,我們還是會吃一個飯,出來聊一下天。當然這些學生還是相對比較少數,在科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