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與公眾交流數學(二)

 


另外一位同學因為跟自己以往的中學仍然有聯繫,他真的找了其中一班中四同學來做了一個STEM活動。他設計了一個運用肥皂水氣泡的遊戲去介紹關於最小曲面數學原理。自己沒有參與他帶領的這個活動,但是看見他所做的教材和一些遊戲的照片,也可以感覺到參與活動的中學生們對題目都頗感興趣。雖然題目是基於數學,但是在這些給中學生的活動裏面根本沒有介紹實質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而且在他的教材內甚至見不到任何重要的數學公式。在同學自己的自我反思裏面,其實也講到這個問題。做完活動,同學們好像很開心,覺得自己對數學的認知多了一點。但是在活動導師和我們眼內,其實這只是一個理解的錯覺,他們對minimal surface這個課題的認知還是等於零。而這個關於錯覺的課題,就正正是我們課堂內所討論的其中一個題目。所以可以看到,學期初關於不同理論的討論還是有一點作用。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個題目本身也非常吸引。將來有機會可以把這個活動推介給另外一個課程的同學再多加改良,試試可否在將來的數學活動裏面用到這個題目。

有另外一位同學就開設了一個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pdatedoesmath)去介紹一些數學的知識。前面提到,我並不會教他們如何剪片做動畫配音等等的技術工作(其實我自己也不懂怎麼做),所以看到同學們會自己學習這些技巧,造成一段短片放到網站上面,也感到非常興奮。他在最後一節課裏面的分享提到,動畫是他運用Python自己編寫程式製造,然後使用另外一套軟件配音,讓動畫的節奏和語音調到同一個時間點上。可以看到同學們對數學是如何充滿熱誠,願意花上這麼多時間向公眾介紹這些數學知識,自己也非常驚訝。

然後發現,班裏原來有一位作家,曾經在我們理學院Focus雜誌(http://sciencefocus.ust.hk/)發表一些數學相關的文章。他在課程的作品,就計劃向Focus雜誌投稿,內容是關於不同距離的定義和他們在幾何上的應用。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看看他的文章什麼時候在上面發表。也有看見一些作品,做了一些關於數學meme的IG和YouTube帖,內容也非常有趣。將來如果有一些合適的,也讓我分享給大家看看。這門課上面的作品,也有一些是比較大型的。有同學計劃組織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嘗試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向其他同學介紹數學和哲學相關的題目。
整體來看,自己覺得同學們其實都非常有創意,可能是在數學系沒有太多這樣的課程,同學們接觸的大部份科目都非常學術,根本沒有機會讓他們消化和運用以往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自己設計的這門科目可能就是一個機會,讓他們想像一下讀數學系有什麼可能性。雖然畢業後全職作為一個數學KOL可能不足以維生,但是如果是他們的一門興趣,讓其他人多了解一下他們在數學系裏面學到什麼事情,這個對社會來說還是有正面的影響。

這門科目因為是第一次舉辦,要改善的事情當然還是有很多。例如自己根本很少機會帶領課堂上的討論。一般我們授課都是運用講課的模式。我都會運用白板或者平板電腦書寫和解釋,一般很少會運用討論班的模式授課。所以有些時候都不太掌握如何帶領討論,讓同學向着我所計劃的要點推進。這個我也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學習。 又例如,這個學期對同學的工作有點太過繁重,始終作為一門一學分的選修課,同學們花在這課程上面的時間可能有點太過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