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Teaching with AI - Jose Antonio Bowen and C. Edward Watson

 


《閱讀記錄》

這是一本剛出版的書,作者介紹了如何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大學教育。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與人工智能一起思考、與人工智能一起教育以及與人工智能一起學習。我對第二部分比較感興趣,但它在整本書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小,可能是因為大家在這個領域的經驗有限,無法提供太多可分享的內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闡述背景,描述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其所帶來的影響。這些內容有很多其他可參考的資料,我認為無需深入閱讀。我比較不喜歡的是書中對人工智能的分類較為籠統,背景討論可能只涉及了一些DeepMind的故事,而實際上的例子則主要是關於ChatGPT。全書討論與教育相關的內容都是以ChatGPT為例,因此書名應該改為《Teaching with ChatGPT》。此外,所有的例子都偏向文科的應用,並未討論如何使用ChatGPT進行編程或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教學。

作為這本書中最重要的第二部分,作者所花的篇幅實在有限。該部分共分為四章。第一章講述了人工智能如何輔助教師,包括作為助教幫助我們撰寫文章、準備課堂討論、設計功課甚至整個課程。第二章討論了抄襲和發現。實際上,結論是很難確定學生是否直接從人工智能抄襲答案,我們只能盡量改進功課和評核制度,以便看到學生除了人工智能之外的付出。第三章介紹了如何為課程編寫一個人工智能使用守則,使學生清楚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最後一章提到,我們應該對學生的功課期望更高。如果學生所交的作業只達到人工智能的水平,那麼這份作業實際上應該被評為不合格。

第三部分介紹了如何與人工智能一起學習。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裡所指的人工智能實際上只是ChatGPT。書中提到我們可以與人工智能進行角色扮演,讓它成為課程的助教、討論班的領導,或者讓它作為辯論隊的成員與我們一起練習。

總的來說,這本書僅討論了GPT的應用,並未涉及到更高層次的人工智能。甚至在討論方面,主要集中在寫作方面,並未提及其他應用領域。所以整體來說,自己對這本書比較失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