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 Archive
封存 Archive
巴黎侍者 - 艾德華‧奇索姆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閱讀記錄》
今年七月份的書展上,我碰巧遇到這本書,正好在去巴黎看奧運之前。封面介紹說這是一本年輕作家眼中的底層巴黎城市冒險。想到在巴黎時看一本關於底層巴黎生活的書也不錯,就馬上買了下來,並在巴黎奧運期間的空閒時間很快看完了。
根據書中作者所說,這是一本揭露食物鏈底層生活的紀錄。因此,買書時我有些期待,希望能看到詳細討論這些所謂低層生活的真相,以為會像一本紀錄文學,甚至會有一些社會科學的討論。記得之前有一本美國教授寫的關於貧窮問題的書,他親身進行臥底生活,嘗試了解美國貧窮人士的居住問題。相比之下,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小說。我一邊看一邊猜測書中內容究竟是真實還是虛構。
作者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因為法國女友的關係,在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工作的時候,與同樣失業的女友一起去巴黎生活。在完全不懂法語的情況下,他根本找不到任何工作。即使是看似簡單的餐廳侍應,他也費了很大力氣仍沒得到回應。最後只能找到餐廳裏的一份跑腿工作。書中記錄了他與女友在法國分手後,如何在法國生存的經歷。書中描述的法國餐廳如同地獄。從餐廳架構、食物質量到服務員如何欺騙顧客,這些都令我大開眼界。在法國讀這本書時,每次在餐廳吃飯都會想:這間餐廳是否和書中描述的一樣?我吃的是否是預製食物?喝的是否是過期酒?經過廚房的小窗口時,會試圖偷聽廚房與侍應是否在吵架,觀察穿著整齊的侍應是否髒亂,是否有異味。
可能因為書中記錄的全是他在巴黎的故事,越看越像小說,缺少了我希望看到的普遍性討論。雖然作者希望告訴讀者他所見的是巴黎餐廳的普遍情況,但由於缺乏足夠討論,令我覺得可信性不足。書封介紹說這是一本介紹底層生活的書,明顯有些誇張。看到後來,我已經將這本書歸類為小說,當成故事來看。
但把這本書當成小說後,故事顯得有些平淡,沒有太多起伏。唯一比較有趣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說侍應生大部分都在等待自己的夢想,因此是“wait-er”。書中提到很多不同人物,開始時有各自的夢想,只把侍應當作人生的中途站,但一年又一年,很多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讀者會反問,作者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呢?他到底在等待什麼?原來作者一直想成為作家,卻找不到寫書的題材。到書後期,他漸漸發覺巴黎餐廳的生活就是他等待的題材,也就是這本書的故事。
書中有一個人物令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瞞着父母在餐廳工作的侍應,他的夢想是成為演員,卻一直對父母謊稱在劇場表演,從未成功通過任何試鏡。作者告訴他,作為侍應,他在餐廳已經表演了十年,讓顧客以為自己受到高級服務,吃到美味食物。這種表演,連接着地獄般的廚房(不是地獄廚房)、剝削員工的管理層和以為在天堂的顧客。書最後一段講述這位侍應不辭而別,當作者以為他踏上演藝之路時,卻在經紀公司網頁上看到他仍被介紹為侍應。
總的來說,雖然這本書沒有詳細解釋貧富懸殊等等問題的成因,也不像一本小說那麼精彩,但在巴黎看着這本書還是挺有趣。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