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 Archive
封存 Archive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鼓勵
有一天跟當時的系主任鄭紹遠教授聊天,他就問我有沒有申請海外博士的打算。作為系主任,他完全沒有需要問當時的碩士學生這些問題。對他來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本地碩士學生,而且沒有什麼研究的成果(真的!現在看起來對當時的導師許為厚教授也非常慚愧。兩年內完全沒有任何的研究進展。如果我現在的學生是這樣的表現,我一定非常不開心)。他其實不用跟我聊這些。他那時候就說,你仍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不去嘗試申請一些外國的大學呢?比如說這間,那間,跟UCLA。自己心想,對啊,也沒有找到什麼工作,那就不如考一考那些公開考試,去申請一下外國的博士課程。也真的只是隨便應付系主任一下的,我就真的只是申請了他提到的那三間大學。對現在的同學來說,我當時也是真的敷衍得很。如果想修讀博士學位的話,怎麼可能只申請三間呢?以現在的情況,很可能需要申請50到100間。可能我也是非常的幸運,UCLA就真的收了我進去他的博士課程。
還記得當初我只是隨便敷衍一下系主任,現在就真的要想一下是不是真的去念了。作為一個博士學生,需要做的就是一些真的研究。用碩士生的態度根本冇可能把博士學位念完。而且,作為一個博士學位的學生,在第一年必須要考過好幾個博士生資格考試(Qualifying Examinations)。考試的難道將會非常之高,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那時候有一些以前的考卷,看起來,一條也看不懂。那時候自己想,我是否真的能夠考得過這些考試嗎?所以我那時對到外國唸博士亦不是有那麼的多想法。
博士學位完成率
而且,那時候聽說可以把博士念完的人也不是那麼多。我會是其中一個嗎?那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完成博士這個學位呢?現在找回一些數據。一個美國2008年的報告裏面統計到,只有22.6%的入學人可以在五年內畢業,56.6%可以在10年內畢業。如果只看數學 ,10年內可以畢業的,就只有54.7%。[1]那當然,現在看回來,每一個博士班,他們也招收了很多不一樣背景的同學。他們剛剛本科生畢業,也沒有想得太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適合一個博士學位。就算在10年內未能畢業,也不代表着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也認識一些中間沒有去完成博士的同學。他們做研究也做得很好,但是他們可能發覺自己對數學研究的興趣其實可能沒有那麼高。比如說,有一個做純數學研究的同學,他後來就去了波士頓學習音樂。我覺得,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興趣所在,不去修讀博士然後努力去追尋夢想,這個反而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海外交流
那最後我又為什麼去呢?那個年代,對海外交流的機會是沒有現在的那麼多。在本科生三年裏面,我也沒有聽過有什麼同學有機會到外地交流。所以,要決定是否到外國唸博士的時候,我開始也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海外交流的經驗。心想,如果那些考試沒辦法通過,我也可以申請一個他的碩士,再回香港找工作。好像沒有損失。所以那時候亦毅然決定接受了那一個機會,到洛杉磯看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想在那邊玩一下,感受一下當地的文化,認識多一些新朋友。(那時候,剛好是2001年,一到步不久就碰上了911。這個經歷,之後另外再分享。)真的玩得很開心,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記得那一年剛好UCLA在香港收了三個博士學生。我可以說是科大的代表吧。香港大學跟中文大學也各有一位同學在同年入學。除了香港有三名新生,那一年也從北大錄取了三位同學。亦有從韓國,泰國及台灣等等各地來的同學。因為我們一大班亞洲人經常一起到外面遊玩,我也開始在YouTube上面追台灣的一些綜藝節目,我的普通話也從那時候開始學起來。
說回學習方面的經歷。第一年,學校安排了一些比較簡單的課程給大家,目的就是幫助所有的同學準備那個博士生資格考試。所以當我完成第一年的課程,那些資格考試也沒有太大的困難(好像很容易似的! )。然後,不經不覺,就已經拿到博士學位(好像很容易似的! )。當然,中間也需要下了一番功夫。大家如果有興趣,我以後再仔細說一下自己剛開始時候的研究經歷。關於怎麼找合作者,找研究問題和找研究指導導師的過程,在這裏就不再細說了。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