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烏合之眾 - 古斯塔夫·勒龐

 


《閱讀記錄》

也已經忘記了這本書是什麼時候買的,可能是很久以前在某次書展上看到這麼特別的題目就馬上把它買下來。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其實是群體或者群眾,但中文譯名卻是「烏合之眾」。想一下其實翻譯得蠻貼切,因為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說明群體是沒有思想能力的,完全依靠感情和衝動行事,完全就像一群烏合之眾。

閱讀這本書的中文版,短短的二百多頁我覺得非常疲累。這本書的法文初版是在1895年出版的,所以其中的內容很多都與現代社會脫節,充滿了性別和種族歧視的內容。現代社會根本不會支持這些觀點。而且,他的一些論述完全沒有理據支持,例如「衝動、暴躁、缺乏理性、判斷力與批判精神、態度極端等群體特點,幾乎在女性、野蠻人和兒童等低級進化形態的生命體中都可以發現」,「任何地域的群禮都有些女性特質,拉丁族群最為顯著。凡是當他們深信不疑的人,命運都會發生極大改變」,「群體誇張而簡單的態度使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曾產生懷疑和猶豫。他們就像女性,會一下子陷入極端,懷疑一說出口,立刻成為不容置疑的證據」等等。這些類似的先入為主的言論在整本書的不同地方都出現,有時會令現代人感到相當反感。每當看到這些言論,都需要細細閱讀,看看是否有任何論證來支持這些言論。

要理解這本書為什麼會有這些觀點,就需要了解這本書出版的時代背景。在1789年至179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以及隨後的數十年間,法國經歷了許多社會動盪。不僅僅是法國,整個歐洲的貴族和僧侶都擔心被迫害。作者寫這本書正是在這段長時間社會動盪的時期。而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群眾的行為,進而控制群眾,以達到作者所希望回復精英管治的目的。

就像在1960年代英文版的序言中所說,這本書開啟了對群眾行為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些需要探討的問題。儘管他可能沒有給出答案,又或者所給出的答案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但他激發了近代社會很多的討論。

「制度不是深刻影響群體特徵的因素•我們看到某些國家,如美國,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榮,然而原屬西班牙的那些位在美洲的共和國,雖然有極其相似的制度,卻仍然生活在卑劣、混亂的狀態中。因此我們應該承認制度與一個國家的興衰無關」。但是這個理論,就跟在2012年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所提到的理論正好相反。書裡面提到,「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而這些榨取型社會,就正正是這本《烏合之眾》所提議的政府制度。到底哪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呢?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相信大家心裡都有答案。

撇除上面這些沒有論據支持的理論,書裏面亦都提到一些作者在群眾運動時所見到的問題。「在閱讀某些演說詞時,往往會發現很多讓人吃驚的破綻,但是,即便如此,其對聽眾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這些演說詞是用來說服群體,而不是讓哲學家閱讀。那些跟群體有密切交流的演說者可以找到各種有誘惑力的想像來吸引眾人。如果他做到了這點,其目的也就達到了。」是不是有一些眼熟?你是不是在一些演講裡面也感受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總的來說,閱讀這本書並不是要學習什麼理論,而是要了解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的思想如何改變。100多年前,人們是如何思考社會的組成的?現代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制度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