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3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教授都可能是免費勞工?(一)

圖片
前幾天看見有一個報道,指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化學及生物化學系,無薪酬招聘一名Adjunct Professor「The Department … seeks applications for an Assistant Adjunct Professor on a without salary basis」。廣告特別指出「Applicants must understand there will be no compensation for this position」。這個廣告當然馬上引來網上激烈的討論,大家指責這是「學術界免費勞工」,「讀science做到教書都乞食」。廣告出街一天後,招聘馬上結束,現在在網上也已經找不到這個申請。學校更加發文,指出所有正規課堂教學都一定會有薪酬。那這個職位到底是什麼一回事?這個「Adjunct」到底是什麼意思? 開始討論之前,必須要戴上頭盔,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為任何學系辯護,也不是支持教授需要冇薪酬工作,而是想解釋一下自己對這個職位的了解,希望大家對學術界的結構有更多的認識。對學術界失望的人,我明白。就正如所有行業一樣,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各種限制都有着歷史的因素。對學術界充滿憧憬的,也要知道這個「行業」的規則,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歡,也當然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 Adjunct Professor這個職位的中文名稱,我也想不出一個很好的翻譯,Wiki使用兼職教授,也有其他網頁翻譯成客座教授。沒有一個正規的翻譯,可能也是由於不同學校對這個職位都有自己的定義,職責可能也因而有所不同。可是無論怎麼翻譯,最重要的特色,是這個職位並不在正規教授的這個職系裏面。正規教授一般包括了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正教授(Professor),和一些例如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等等的職位。這些都是一個學系裏面主要的成員。除了助理教授一般需要通過六年的「試用期」過程,正規教授這個職系都是一些終身職位。他們會負責教學,研究和日常行政的工作。一個學系成功與否主要都是基於這些人的努力。 如果你隨便找一個大學的學系,看一下他們學系正規教授的數目,就會發現他們的人數基本上不可能支持成個學系的所有運作。所以每個學系就必須要招聘一些不同職系的人幫助他日常的運作。以教學...

研究生需要知道的學術界潛規則 - 同學朋友篇(三)

圖片
上面提到學術圈其實很細,就算你們到了其他不同的地方修讀博士課程,以後也難保他們不會幫你們評寫論文意見,或者研究計劃書的審評。多一個朋友,他們就更有機會放時間去多想一下你寫的計劃書,給你多一點合理而公平的評論。 如果你覺得上面提到的幾個想法太過功利,退一萬步,你在研究院也不是花所有時間讀書和做研究,你還是需要一點娛樂,需要一些朋友跟你一起看看電影,打打遊戲機,需要有一點娛樂放鬆一下生活。始終讀書研究不應該是整個人生。所謂Work-Life Balance,你還是應該要適量的休息和時間去享受生活。而這些你們差不多每一天都會見面的同學,就很可能是最適合當朋友的人了。還記得那個時候在洛杉磯修讀博士課程,我們還是會一大班同學在星期六日的時間四處遊玩。可能是去爬山,也可能是到沙灘打打沙灘排球,可能是在晚上看看電影,也可能跑到唐人街吃吃香港的茶餐廳和去華人超市買菜。 所以如果你整個研究院內的生涯,都只會和同學互相比較互相競爭,這樣子的生活就過得有點太過大壓力。所以如果無可避免互相競爭,有什麼方法可以跟其他同學合作,達致一個Win-Win Situation 呢? 其中一個方法,是令到大家所做的研究問題距離比較遠。這個可能比較難從同學的角度出發,始終大家跟隨着同一名研究指導老師,他希望解決的問題可能還是相對比較相似。要做到大家研究不同領域的問題,還是需要從「老闆」出發,看看他是否有多於一個研究的方向。還記得自己在修讀學士的時候,「老闆」還是在研究好幾個不同範疇。自己就有機會,從這些研究方向裏面挑選了一個跟自己背景比較接近和有興趣的題目去做。而其他同屆的同學,就跑進了研究指導老師一些比較新的研究方向,去做一些關於圖像處理的問題。所以我們幾個同學所做的研究都沒有太大相關,所以就不會有大家互相競爭研究題目的問題了。 上面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有一點「斬腳趾避沙蟲」的意味。想起來其實也有一點被動,好像大家做不同題目就沒有了競爭似的。其實上面亦都已經提過,就算大家做不同的研究題目或者跟隨不同的研究指導老師,仍然是無可避免需要互相競爭着有限的資源。所以還是應該從心態上着手,不要把這些競爭看得太過重要。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還是可以互相討論,分享自己在某個研究範疇上的研究技巧,互相學習。可能還是會從不同的討論裏面學到一些東西,大家就可以互相進步。如果某些研究課題是跟朋友討論一起得出研究成果,也可以互相...

研究生需要知道的學術界潛規則 - 同學朋友篇(二)

圖片
你們的學系或者學院,每年可能會頒發一些獎項給予年度內表現特別優秀的研究生。當然這些獎項不可能大量頒發,所以學系內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須要競逐這些獎項。所以競爭和互相比較也是不可避免。又例如,你們投稿到一些學術雜誌或者會議,他們可能也會挑選研究成果出色的論文,頒發最佳論文長。所以所有參與這些會議的同學,也需要互相比較,看看那一篇論文更加得到會議舉辦者的青睞。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獎項都可能與浮雲,不會對自己的研究生涯有很大影響。可是這些獎項,都會令到你的履歷更加豐富。有幾當看見你履歷的人對你研究成果沒有太大的掌握,這些額外的獎項,就是研究範疇裏面的一個參考指標。他們會了解到某些獎項的認受性,知道拿到這些獎項的研究都達到一定水平。 除了研究的指導,你們還是互相競爭着一封好的推薦信。如果你們碰巧是同一年畢業,你們可能將會競爭着同一個學術界位置。如果你們一同碩士畢業,也一起申請外國的博士學位,我們當然不可能同一時間說你們的研究能力是今年畢業生裏面見到最好的一個,無可避免地要將你們兩個比較一下。當然有時我們也會看一看你們的強項或者弱處,把你們分別推薦到不同的博士課程。如果你博士畢業,我們也會把你跟自己以往的所有博士畢業生作一個比較。例如,我們可能會說你跟誰誰誰的研究能力差不多,而且個誰誰誰現在已經是什麼什麼大學的助理教授。這樣就會令到看見這封推薦信的其他院校對你研究能力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當然更直接的,你們可能是一起競爭同一間外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或者是博士後位置,甚至是將來同一個助理教授的位置。一間外國大學招收博士生,基本上不可能在同一年裏面從同一所大學招攬多於一位申請者。他們無可避免也需要把你們互相比較,看看誰有更大的機會從他的研究生課程內畢業,在學術圈裏面有所貢獻。而博士後和助理教授的位置,比起博士學位的申請,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就算你們在不同地方修讀博士,之後可能還是會在世界不同地方競爭着同一個學術界位置。 說了這麼久,希望指出的,是說學術圈其實很細小。跟你一同做研究或者上課的同學,其實很大可能都是你以後所要面對的同輩。上面所討論的,可能聽起來有一點負面,無論如何他們很可能和你競爭着同一批少量的資源。聽起來很像很殘酷,可是這就是現實。無論你如何避免,最終還是會跟他們一起在這個學術界裏面打滾。 雖然如此,但我還是相信,你們互相還是可以作為一個朋友。朋友當然在學術圈內還是非常重要。所...

研究生需要知道的學術界潛規則 - 同學朋友篇(一)

圖片
在修讀研究課程時,你會看見很多不同背景同學。他們可能是同一屆進入研究院,有的是碩士學生,有的可能是博士生。科大裏面還有一個可能,他們可能根本是本科生,「跳級」修讀一些研究生課程去看看自己是否適合修讀一些更高的學位。你所碰見的人,可能跟你有着同一名研究指導老師,也有可能是同一學系裏面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的教授。你們的研究方向可能差不多,也可能非常不同。他們可能是只跟你修讀同一門研究生課程,他們本身根本不在自己的學系,這門科目也只是他們的選修科而已。既然我們會碰見這麼多不同的同學,我們應該用如何的心態去跟他們「打交道」,應該跟他們做朋友嗎?還是應該對他們毫不理會,好好把自己的研究做好?在這篇文章裏面,我就會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在學術圈裏面多找到一些朋友。 雖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希望大家可以多找到一些朋友,但是在開始討論如何跟其他同學相處之前,我希望指出,這些不同背景的同學都是你的競爭者。你們互相都在競爭着一些學術界非常缺乏的資源。 這些資源所包含的東西非常廣泛,小的,可能只是教授的時間。作為一名老師,他需要負責的學生可能很多。以我自己為例,包括碩士和博士學生,今年有五名研究生。無可避免,有一些學生我會特別花時間跟他一起做研究。原因可能是因為我覺得那名學生做了很久也沒有把任何問題解決,所以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慢慢教導學生如何解決那個研究問題。但是正面一點,也可能是由於發覺那名學生做事非常有效率,也可能是發覺他特別聰明,希望可以快一點跟他一起發一些文章。也可能是那些研究題目自己特別有興趣,希望可以做出一點成果。無論如何,如果你的研究指導老師花上了那麼多時間跟你一起做研究,他將會非常清楚你的研究能力,你的性格,你的強項和短處。這些都會令到他之後所寫的推薦信非常「立體」,所有看到這封推薦信的人都非常清楚你是一個如何的研究生。這些都會幫助到你以後在學術圈的發展。所以,如果你的研究指導老師可以投放在研究的時間非常有限,這些學生都是在互相爭取着他們「老闆」那一丁點的研究時間。 你們可能會競爭着不同的研究題目。一般來說,教授的研究方向可能還是比較專一,不同學生所做的研究方向可能比較接近。有機會自己花了很長時間在做的項目,一下子就給同一組的一名同學做了出來,變成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雖然說教授比你有着更多的研究經歷,他們對問題的想法可能會比較深入,但是研究的想法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