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研究生需要知道的學術界潛規則 - 同學朋友篇(三)



上面提到學術圈其實很細,就算你們到了其他不同的地方修讀博士課程,以後也難保他們不會幫你們評寫論文意見,或者研究計劃書的審評。多一個朋友,他們就更有機會放時間去多想一下你寫的計劃書,給你多一點合理而公平的評論。


如果你覺得上面提到的幾個想法太過功利,退一萬步,你在研究院也不是花所有時間讀書和做研究,你還是需要一點娛樂,需要一些朋友跟你一起看看電影,打打遊戲機,需要有一點娛樂放鬆一下生活。始終讀書研究不應該是整個人生。所謂Work-Life Balance,你還是應該要適量的休息和時間去享受生活。而這些你們差不多每一天都會見面的同學,就很可能是最適合當朋友的人了。還記得那個時候在洛杉磯修讀博士課程,我們還是會一大班同學在星期六日的時間四處遊玩。可能是去爬山,也可能是到沙灘打打沙灘排球,可能是在晚上看看電影,也可能跑到唐人街吃吃香港的茶餐廳和去華人超市買菜。


所以如果你整個研究院內的生涯,都只會和同學互相比較互相競爭,這樣子的生活就過得有點太過大壓力。所以如果無可避免互相競爭,有什麼方法可以跟其他同學合作,達致一個Win-Win Situation 呢?


其中一個方法,是令到大家所做的研究問題距離比較遠。這個可能比較難從同學的角度出發,始終大家跟隨着同一名研究指導老師,他希望解決的問題可能還是相對比較相似。要做到大家研究不同領域的問題,還是需要從「老闆」出發,看看他是否有多於一個研究的方向。還記得自己在修讀學士的時候,「老闆」還是在研究好幾個不同範疇。自己就有機會,從這些研究方向裏面挑選了一個跟自己背景比較接近和有興趣的題目去做。而其他同屆的同學,就跑進了研究指導老師一些比較新的研究方向,去做一些關於圖像處理的問題。所以我們幾個同學所做的研究都沒有太大相關,所以就不會有大家互相競爭研究題目的問題了。


上面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有一點「斬腳趾避沙蟲」的意味。想起來其實也有一點被動,好像大家做不同題目就沒有了競爭似的。其實上面亦都已經提過,就算大家做不同的研究題目或者跟隨不同的研究指導老師,仍然是無可避免需要互相競爭着有限的資源。所以還是應該從心態上着手,不要把這些競爭看得太過重要。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還是可以互相討論,分享自己在某個研究範疇上的研究技巧,互相學習。可能還是會從不同的討論裏面學到一些東西,大家就可以互相進步。如果某些研究課題是跟朋友討論一起得出研究成果,也可以互相分享研究論文的作者。作為一個碩士或者博士學生,論文作者的數目又或者是作者的次序,還是不應該太過着緊。尤其在數學界,是否論文的第一作者其實還是沒有太大關係。如果可以幾個朋友一起解決好幾個不同的研究課題,按着大家的貢獻,有一篇你是第一作者,另外一篇你可能是第二作者,大家互相合作,也可以增加你們每一個人的論文數量。


在學術圈久了,越來越發覺大家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可能分別不大(這裏所講的當然是一般情況,還是有一些天才型的研究學者,這些就不在這裏討論了),重要的很可能是到底在學術界裏面朋友的多寡,跟外面人關係如何,你對某些研究題目有什麼想法,你的表達能力如何,你如何跟別人溝通,這些等等才是決定是否能在學術界逗留多久的關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