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如何學習數學(五)


第三個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要看看是否和如何能把課程不同的部份連結起來。很多時候知識是一層一層蓋上去的,課程後期的課題,有時是需要前面的方法作為基礎。能夠把不同的部份放在同一個課程裏面,然後出現着這樣的次序,就代表着前面所教的,可能是比較基礎,而後面的可能是前面的某些應用。如果同學們可以看見這些連結,就會更加掌握整套知識。


以數值方法這個課程為例,我們很早就會介紹插值(Interpolation)的方法。對某些同學來說,這個題目在課程內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最主要原因interpolation給出的是一個函數,並不是數值。所以出現在數值方法這個範疇可能會顯得有一點奇怪。但其實他是整個課程裏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題目。其中一個原因,是需要運用他來連繫兩個關於「答案」的概念。用數值方法解決微分方程問題,我們得到的其實只是一堆數值,而不是一個函數。大部份數學系的同學都會學習到微分方程的不同解決方法,所有的答案都是一個函數。當我們見到數值方法會找出一些跟同學們所認知的「答案」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就需要用插值將這些點連繫到同學們比較熟悉的答案上面。又例如,我們如何教導電腦計算函數的導數呢?其實也是使用插值的方法。我們會將函數抽樣,運用插值得到函數的一個近似形式,再去計算他的導數。如何教導電腦計算函數的定積分呢?方法也是差不多,我們也會將函數抽樣,運用插值的方法去找到函數的一個近似形式,再去計算這個近似形式的定積分。所以無論函數是如何複雜,我們都不再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函數的反導函數(antiderivative),因為所有近似形式都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函數,找他的定積分就相對比較簡單。


為什麼求根(Root-Finding)會放在前面呢?因為後邊我們解決微分方程兩點邊值問題(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時,有一個方法叫做打靶法(Shooting  Method),我們會運將兩點邊值問題重新寫成一個Root-Finding Problem,然後使用一些像牛頓法(Newton’s Method)的技巧快速地把答案找出來。然後,我們也可以使用Finite Difference的方法去解決同樣的問題。我們把函數的區域離散化,然後把方程式用Finite Difference的方法寫成方程組,這樣就可以把兩點邊值問題變化成一個高維的求根問題。


這些例子都會在不同課程裏面經常出現,同學們可以細心回想一下,題目跟題目有什麼關係,看看不同課程題目是如何安排,他們是如何連繫在一起。只要把這些關係搞清楚,我們對整個課程都會有一些更深刻的掌握。

總的來說,要學習數學,並不是要硬記所有公式和證明。運用這套方法,你只會需要不斷的加大自己的「腦容量」。所接觸的數學知識越來越多,你需要背誦的也跟着越來越複雜。到最後只會把所有的好奇心除掉,然後越來越對數學疲倦,甚至討厭了數學。自己覺得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要理解消化和掌握。把知識吸收,成為自己手握着的其中一項工具。將來遇到其他問題時,想想有沒有方法運用手上不同的工具去解決那個難題。 看到這裏的同學可能會覺得這篇文章比較「離地」,一點也不實用。所以下一篇文章,我會講一下對於數學科,我們應該如何溫書考試去拿取好成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