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二)



RAE評核的不同部份


整個RAE評核分成三個部份,分別為「研究成果」(Outputs),「研究影響」(Impact)和「研究環境」(Environment)。每個項目佔整體成績的權重都會有所不同。「研究成果」佔整體成績的70%,其餘兩個項目各佔15%。各間大學的每個學系,都會看自己的專注範疇,將這些材料送審到13個評審小組內其中一個。而根據不同的評審小組的範疇,他們會在細分成一共41個評審單位。以數學為例,我們就在自然科學的評審小組裏面,而評審單位,就是跟統計學放在一起的「數學及統計學」。政府指出,這個評審的目的並不是將不同學校,不同學院或者不同學系作出直接比較。這樣的做法,只是根據各方的相似性,容易找出專家去評審同一系列的研究結果。可是對各間大學的Public Affair Office(就是PR部門)或者公眾來說,最終評核結果的表達,看起來就是不同大學的一個直接比較。我們可以清楚見到某些大學做出來的都是一些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而另外一些學校的某一個學系,就可能是大學的Weakiest Link。而這些做得好的學系,也不一定受到大學內部的讚賞。做得差的學系,就可以肯定會受到大學高層的「特別照顧」。


「研究成果」


先介紹一下「研究成果」的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對大部份教授的要求最直接。我們每人都必須要挑選自己在2013年10月到2019年9月裏面的4個研究成果。而每個研究成果,就會根據他的水平被評核為最好的4*(代表着在原創性,重要性和嚴謹性方面達世界領先水平),3*(國際卓越水平),2*(國際水平),1*(有限水平)和不予評級。我記得以往在一些科大理學院簡介會上,都會講一個「爛gag」,笑說「你們DSE同學的成績是1到5,然後是5*和5**。我們教授的成績就所有都有*。」當然不大好笑。還有的是,我們自己教授並不會知道自己研究成果的成績。有的也只是整個學系所有研究成果的整體評核。


要記得,這些研究水平的評核,並不是根據研究者自己的感受。不是自己說這個研究有多好,評核的結果就會有多好。我們找來的英國專家也跟我們說,你們可以想像一下,世界其他學者可能會一次過收到幾百份研究成果,他們根本不可能每一篇都仔細由頭到尾看一遍和仔細想一次。更大機會,他們可能只會看看文章的引用次數(Citation Number)和文章發表在那一個期刊,他的Impact Factor是多少,最多最多也只會看一下文章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所以,無論我們自己覺得那一篇文章可能做出來的研究成果比起另外一份更好,我們都不應該只根據自己覺得的研究成果份量去挑選發送到RAE評審小組的研究成果。


我們學校的做法,事先要求教授自己挑選最合適的三個研究成果,然後在學系裏面,根據不同研究範疇,我們會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組,首先看一下那三個研究成果是否適合送到RAE。工作小組會看一下教授的CV,挑選是否有其他的研究成果更合適。我記得這個過程可能不只做了一次。由於香港的RAE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就有多一年時間去準備這個評審過程。所以中間好像也把這個挑選研究成果的內部評核多做了一次。當學系自己的內部評審完成了,學校也將這些結果送交到一些自己找來的專家進行了一次由1*到4*的評核。如果有一些同事的成績不太好,結果就會發還給學系內部評核的工作小組在進行一次挑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