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 Archive
封存 Archive
研究是什麼(一)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之前那麼多文章提到研究,發覺都沒有仔細介紹及討論什麼是研究。所以在這幾篇文章,就會從我自己做研究的方法,對研究的定義及感受多作一些分享。所以有些觀點,可能對其他科目並不適用,始終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角度。
什麼是研究
首先比較簡單的定義什麼是研究。以前有提到一個知識圖的概念。你想像,你畫一個很大的圓形代表着人類社會所知道所有的知識。而一個博士所需要做的,就是嘗試從自己已知的知識裏面不斷學習和鞏固以往的知識,最後發現一些新的東西將人類這個知識圖往外推出一點點。所以說,什麼事研究呢?就是中間這個將已知知識整理和學習,再去發現(Discovered)和發明(Invented)人類所未知的過程。
記得有一次跟科大上一任校長陳繁昌教授去參加一個本地國際學校邀請的座談會。因為IB課程裏面有一門叫做TOK(Theory of Knowledge),裏面有很多我們需要仔細想一想怎麼回答的數學相關研究題目。國際學校希望我們可以從這些問題裏面找一些來做分享。其中一個我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裏面問到「數學理論是被發現還是被發明的呢?」的想法。真的很困難回答。我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最後我還是只分享了一下數學在日常生活裏面有什麼用途,而完全沒有理會他們希望我們分享的題目。
發現,就是說它一開始就在那邊,只是所有人都看不見它在那裏。所以如果我發現了一個數學的理論,就是說這個理論從來都存在。只是我將它找出來而已。發明,就是說我把它從無到有創造了出來。這兩個分別,也就是在問,上面提到的知識圖以外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外面什麼都沒有」,那知識就是被發明出來。如果你的回答是「外面的所有知識只是現今未被知道」,那知識就是被發現出來。無論答案是什麼,對研究的定義是沒有太大的分別。因為研究的目的只是將知識圈往外推,令到已知的知識增長了一丁點那麼多。
由於我這個定義,着重的只是將知識圖的面積增加,所以我們都非常重視研究人員對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Contributions)。我們必須要清楚知道到底這個研究項目創新的地方是什麼。在我們寫研究論文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那個想法是其他人的,我們必須要公平地在引文(Citation)上指出。絕對不可以胡混過關,將其他人的貢獻變成自己的創新點。因為這個是對研究的褻瀆。最近聽到台灣有一個政治人物,被發現他碩士論文裏面有96%的抄襲成份[1]。自己非常驚訝,這完全是對研究的污蔑。而且,我也對研究論文的審查也充滿疑惑。
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要注意的是,上面定義研究時,我們是沒有提到這個研究成果需要對人類社會有多大貢獻。甚至乎,是否對人類社會有任何的貢獻也不是研究的目的。如果醫療研究可以發明一種新的藥物醫治所有癌症[2],或者可以只用一滴血去測試身體是否有任何疾病[3],那就當然最好。可是,研究的最終目的,並不應該怎樣去改善人類健康,令人更長壽,怎樣令人類生活得更方便,怎樣去幫助人類等等。聽起來好像很奇怪,研究好像只為了令一個不真實存在而且虛無飄渺的知識圖面積更大。
我自己傾向是用一個自由度更大的定義。因為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效能,那其實會對長遠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很大的限制。當我們創造或者發現了一些新的知識,很可能是沒有辦法馬上把長遠的功效指出來。對人類整體知識的影響,有機會是需要一段長時間才會被看見的。一個新理論的誕生,在剛誕生的時候很可能因為走得太前,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夠理解他的影響力。如果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都一定要從功利角度出發,都必須清楚知道那個研究成果有什麼用途,這就會限制了所有這些純理論性研究的項目。
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零」這個符號的創造[4]。數字的創造,最原先的目的只是計算物件的數目。如果根本沒有任何物件來計算,我們其實就真的不需要創造一個用來計算「虛無」的符號。所以,「零」這個符號聽起來根本不需要被創造。在剛剛出現的時候,這根本是一個完全毫無用處的知識。但是現在,這個符號的用處根本是無所不在。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