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 Archive
封存 Archive
教授與教學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我們的除了要從事研究工作,也必須要到課堂授課,將知識傳授給下一代。
誰教導我們怎樣上課
大家未必會知道,其實是沒有人教我們怎樣教學的。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在堂上應該要注意些什麼事情,知識是應該怎麼傳遞給同學的。記得自己在美國剛開始博士後的時候,學校有一節座談會跟我們說了一下一些教育相關的注意事項。內容包括批改功課作業及考試是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小心關於性騷擾的事情等等。完全沒有提及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怎樣講課。這不單出現在科大,而且是整個學術界基本上都是這樣子運作的。
科大是有一個教育相關的部門(CEI Center for Education Innovation),去給予我們教學上的所有支持。這裏要特別多謝他們幫助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個課程(SCIE3110 Teaching Science Using Innovative Teaching Tools),令理學院的學生有機會學習怎樣去用創新科技設計一些STEM相關教材給中學生使用。始終科大不是教育大學,我們沒有教授主要研究教育本身。要不是有他們的幫助,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有一個正統的方法教導我們的本科生怎樣去處理課堂問題,教材設計,和管理學生期望等等的事情。可是這個部門,並不是用來教導教授怎樣教學。
教學與講座
那我們是怎樣學懂教學的呢?就只有通過我們經常做的講座去練習。因為講座的目的,就是介紹自己很清楚的研究成果給完全沒有背景的聽眾去認識。所以,通過不斷的去做講座,我們就應該學懂怎麼設計自己的「教材」(就是說我們的放影片)和到底怎麼管理聽眾(就是說我們班上的學生)。當我們招聘新的助理教授時,我們都會從他講座時的表現去猜想他在課堂時候教育的表現。當然,由於講座上聽眾的背景跟本科生同學的背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有些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儘管他在演講上表現得非常好,能夠深入淺出地介紹自己的研究,可是一到本科生課程的時候,我們看見收回來同學填寫的的教學表現評估(Teaching Evaluation),就會發現他的教學表現可能未如理想。同學很多時候可能會發現教授未必能將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說清楚明白。我想,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可能非常習慣將一些自己研究上面需要高度抽象的理論用行內的語言解釋給聽眾。可是,當我們在本科生堂上講解一些相對比較基礎的概念時,就沒有辦法找得到一些本科生能聽得懂的語言去解釋。
教授為什麼要教學?
自己感覺到很多學術界出色的教授(我不是只說我們科大的教授)都不明白教學的目的。無可否認,大部份大學都是一些研究型大學,「研究」佔着大學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份(對,大學也有自己的KPI。以後有機會再仔細介紹)。很多大學都希望自己在研究領域有着在世界上一個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對教授的評核試,都會非常着重研究成果。所以對教授來說,如果研究水平非常出眾,我們就不會多花時間在教學上面。
用簡單語言解釋抽象概念
我自己覺得,教學的目的有好幾個。其中一個,是知識的傳承。每個學系都要提供很多課程。學生作為一個「客人」(這個想法是否正確,我在這裏就不作評論,以後有機會再仔細看看學生是否我們的客人),付了學費,他們就會希望有一些在研究上面表現出眾的教授去負責教導他們。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學,我們就有責任安排教授負責不同的課程去將相關的知識傳承給大學生。另外一方面,上課也是對教授的一個練習。我們需要多花時間,去練習一下怎樣將知識傳承。我們必須要去學習一下怎麼用一些更簡單而且直接的語言去解釋一些對大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的概念。這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和氣力,我們需要嘗試用好幾個不一樣的方法去介紹同學認識一個數學理論。所以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練習一下怎麼將自己一些看來比較困難的研究成果介紹給一些沒有太多背景的人去認識。
宏觀的知識整合
而且,我們可能太習慣創造知識,沒有機會看一下不同領域上面怎樣整合已經被創造的知識。所以,當我們需要負責將一門本科生課程介紹給大學生認識時,我們就不可避免地要去了解一下課程裏面不同章節的關連,以及他們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的理解。所以其實對教授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嘗試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研究的方向。
-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發佈留言